您当前的位置:就业创业网>就业指导
网络招聘多 陷阱也不少
发布时间:2012-05-23   来源:   作者:就业中心

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能求职,由于网络求职的成本低廉、迅速、便捷等特点,受到了众多求职者的青睐,并且逐步占据招聘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在网络招聘供求两旺的表象下,一些虚假招聘信息也让人防不胜防。

既是桥梁 也有暗礁

近年来,网络招聘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以提供就业信息为平台的网站。随便打开这些网站,都会看到通信、金融、地产、能源等各类企业的招聘信息,岗位待遇更是诱人,一时间网络成为招聘方和应聘方理想的接洽平台。许多知名企业都会通过各大人才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而信息全、求职方便的优点也让越来越多的白领和大学生选择了网络求职。

从数量和规模上讲,网络求职和招聘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招聘形式,成为当前重要的招聘形式之一。然而,网络招聘既是桥梁,也有暗礁。省城一高校毕业生刘瑞通过网络将个人资料发出后,不仅被骗走了近300元所谓档案费,私人资料和相片还被滥发到一些广告网站上。无独有偶,2011届毕业生曹丽华向一家招聘网站投过简历后,很快就得到答复,说他的条件合适被录取,但公司要求他寄500元的职业培训费,经过反复核实,最后他发现这家公司并不存在。

运城市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朱海斌提醒求职者,由于一般企业只要交一定的费用,提供政府颁发的营业执照,即可在网站上做广告。交的钱越多,广告位置越好,网络上几万家企业的信息根本得不到核实,导致网络招聘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求职者上当受骗现象屡见不鲜。

陷阱多多 不可小觑

省消协投诉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关于网络招聘陷阱的投诉有增多的趋势,求职者要多个心眼,谨防上当受骗。网上求职要选择正规求职网站,切莫轻信微博、论坛上未经审核发布的招聘信息。

他告诉记者,有三个小窍门可以帮助识别求职网站是否正规。首先可以查看网站最下方是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及附件,一些黑中介网站不具备这样的相关资质;其次,要观察招聘公司有无具体地址,一般骗子公司都不敢留真实地址;此外,应注意看该公司是否有固定电话,如果只公布个人的手机号码则可能存在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求职者不仅需要防范不正规网站的招聘骗局,还需警惕各种虚假招聘信息可能出现的陷阱,务必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陷阱一:招聘方 挂羊头卖狗肉本公司招聘行政文职人员1名,月薪1500—2000元,包吃住,解决户口问题。山西师大大四学生王惠丽看到这则招聘广告,满怀期待地投递简历后,怎么也想不到实际工作竟是和行政文员风马牛不相及的销售员

陷阱二:以招聘之名盗取信息。不法分子往往先在网络上公布一些待遇诱人的招聘信息,要求求职者提供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这在求职人员看来是很正常的要求,只要是自己期待的工作,就算要提供房产证甚至银行账户也都毫不犹豫地通通奉上。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才知上了当。

陷阱三:打着招聘旗号实则招生。不少单位开出高薪职位,但当求职者表示有兴趣时,招聘方往往会要求填写申请表,并提示要先经过3个月的技能培训并缴纳一定的学费,才可胜任该职。

擦亮眼睛 谨防上当

不管是传统的招聘陷阱,即一些非法企业和黑中介打着招工的幌子,变着花样收取求职者的入行费、服装费、社保费、培训费、产品押金、体检费等骗取钱财,还是网络上花样百出的新型招聘骗术,归根到底就是要求职者掏腰包。运城市力天世纪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大林提醒:求职者要学会捂紧腰包,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

据张校长介绍,《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钱财。这就是说,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或抵押金等。此外,服装费、培训费、资料费等也属于公司正常的运营成本,不能以此为由向职工收取押金。

由此看来,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购买产品或者扣留身份证当抵押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求职者如遇到以上情况,要坚持拒交,并向劳动保障部门或者公安部门举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如何消除网络招聘中的种种陷阱,省社科院研究员丁润萍给出了治本之策。她认为,大型就业信息网站间可借鉴大型购物网站的评价体系,建立相关联的信用查询和检验平台,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信息、信用、评价等详细资料予以公布。如此,既可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选择时有所参照,又可对招聘中的欺诈和不守信行为予以震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