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创新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在2018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8-04-18   来源:   作者:

2018-04-10 来源:语信司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总结五年来的成绩,分析形势,谋划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五年来语言文字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批示,为语言文字工作指明了方向。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实施《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来,我们进行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新形势下语言文字工作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

制定《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确立了“一个核心、五个着力”的大方向,确定了“一普及、两提升”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五大任务”和“五项工程”。构建了“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新思路,立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大视野,树立高站位、全覆盖、广动员、深合作的大格局。

(二)国家语言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语言文字依法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以《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主体、37个地方性法规规章为支撑,其他相关法规规章配套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二是规范管理能力与时俱进。出台《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国际标准、《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等若干涉及国计民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3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制定《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为全国3300多万听障视障人员的特殊语言文字权利、受教育权利提供保障。三是技术支撑能力显著提升。语音智能技术成果显著,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全面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一批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成果得到应用。四是语言服务需求能力取得突破。建设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动态数据库、国家语言志愿者人才库,语言服务助力北京冬奥会,与北京冬奥组委共同启动《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行动计划》。

(三)重大工程实施不断取得新突破。

第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大力推进。为确保2020年达到基本普及的目标,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普通话基本普及县域验收工作的通知》,为各地落实普及攻坚任务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第二,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与保护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列入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建设完成四期中华经典资源库。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等语言文化活动,收视率创下新高。出版两岸语文、科技系列词典。举办两岸大学生书法艺术交流夏令营、汉字文化创意大会、港澳中华经典诵读展演交流等系列活动,增强港澳台青少年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第三,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超过2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500个专家团队、150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建设,打造了《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中国濒危语言志》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媒体关注,学界认可,国际肯定,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第四,甲骨文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201710月,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对树立甲骨文的文化标志性象征,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五,语言文字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互联网+”语言文字服务和语言文字筑桥等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网建设完成;研制《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并免费向社会提供;智能语音、智能写作和批改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在教学和中高考语言类考试中得到实际应用。

(四)分管共推、上下联动的语言文字工作大格局基本形成。

按照“高站位、全覆盖、广动员、深合作”大格局定位,健全语言文字工作协同推进体制。凝聚各方力量,协同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

横向看,国家语委成员单位由18家增至29家,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领导小组、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部际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对规范外语词的中文译名、加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对外传播发挥重要作用。以学校为基础、党政机关为龙头、新闻媒体为示范、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的推普格局深入人心。

向内看,国家语委不断强化内部及教育部内各司局沟通协调,协同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服务教育发展;联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建立多部门联合开展语言文字监督检查、专项治理长效机制。

纵向看,地方语委工作活力大幅提高,对30多万农村教师、5万多名少数民族教师和20多万青壮年农牧民开展了培训;用好推普周活动平台,举办各种推普宣传活动10多万场,直接参与人次数千万;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普遍开展,各种活动覆盖全体大中小学生;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基本完成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积极指导开展科研工作,承担100余项科研项目,为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支撑。“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

(五)语言文字工作迈向国际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语言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内容日益丰富,渠道不断拓展。举办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填补了世界华语区语言文化博览会的空白。开展“中德语言文化研习之旅”,与法国签署国家语委首个双边协议《中法语言政策交流合作协议》,成为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语言文字工作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举办首届世界语言大会,《苏州共识》首次向世界发出中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声音;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系列工作和技术规范,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关注,决定将其作为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供其他国家借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达成意向,2018年在中国召开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倡导语言资源保护理念,传递中国声音。三是“走出去”和“请进来”双向发力。输出12个语种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版权,出版《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英、日、韩文3个版本。与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设立语言文字优秀中青年学者出国研修项目,实施语言文字国际高端专家来华交流项目。在海外设立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中心并开展首次测试。

二、深刻认识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国语言文字事业进入了新时代。这样一个新时代赋予了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新内涵,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服务国家发展需求这个核心的确立,更加要求我们对新时代的新需求有充分的认识。

(一)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发展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明5000年,凡是语言文字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都是文化鼎盛、国家强大的时代。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语言文字的载体作用更加凸显。要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意义,需要我们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工作全过程,进一步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语言产业作出新贡献。

语言文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产业作为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据统计,我国从事语言服务或相关服务的企业数达到72500家,行业产值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世界许多国家都很注重语言产业的发展,瑞士语言的多样性,每年能够创造500亿瑞郎收入,约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0%。语言产业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思路,可以作为新的增长点积极培育、大力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强国建设作贡献。

(三)科技迅猛发展,对信息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提出新任务。

科技的迅猛发展必将对语言文字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提出新要求。语言文字是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文字输入技术、文字处理技术、语音识别转换技术、自然语音理解等。信息技术堪称工业革命的顶峰,人工智能则可能超越这个顶峰,成为新的革命起点,可以称其为“零点革命”。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加紧布局,而智能语音技术是人工智能应用中人机交互的关键,在智能社会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理解和处理能力标志着人工智能上升到认知层面,语言智能、辅助学习、机器翻译等语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正在解决全球化发展中的多语种沟通问题。语言文字理解和处理能力是智能化时代的重要标志,也可以说是“零点革命”的门槛。

(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更好的语言服务。

现代社会语言服务需求无处不在。十九大报告中多处提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等,其中既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也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服务。服务型政府提供的语言服务,既涉及政府行政信息能否及时传递给民众的语言传达能力,也涉及需要特殊语言帮助人群的语言支援问题。比如自然灾害中的语言救助、司法救助时的语言支持等语言服务能力,都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五)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呼唤语言文字工作新作为。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反映在语言文字领域也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当前,我国的普通话普及率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西部与东部有20个百分点的差距。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青壮年农、牧民无法用普通话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这已经成为阻碍个人脱贫致富、制约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甚至影响民族团结和谐的制约因素。普通话推广普及有利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对各级政府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至关重要,迫在眉睫。

(六)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对增强语言文字的国际影响力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展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文必将承载更多国际交流工具的功能。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中文文本也是最薄的一本。汉字信息量高,又兼具美学的概念和文化传承的内涵,比那些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外语词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首先从增强语言文字自信开始。积极传播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创新传播方式、增强传播亲和力、不断提升传播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语言文字工作还有一些短板。首先是认识不到位。对语言文字在经济社会生活,包括教育、文化等领域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将语言文字工作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投入明显不足,有的省份没有专业化的语言文字工作队伍,甚至没有一名专职语言文字工作干部。二是目标任务不清晰。有些省份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定位不清,目标不明,缺乏总体工作规划和目标定位。没有认真研究国家语言文字“十三五”规划,到底抓什么不清楚,怎么抓也不清楚。三是服务能力不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新需求,带来新机遇,但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国家语言文字能力滞后于国家综合实力。四是机制创新不够。语言文字无处不存在,无人不相关,无时不发挥作用,覆盖面极广。而我们思路不够开阔,机制创新不够,还缺乏调动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有效机制和平台。

三、推动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开创新局面

201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普及抓短板、服务抓能力、治理抓机制、保障抓党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打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战,加快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建设语言强国。

(一)普及攻坚要有新突破。

大力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十三五”期间,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普及,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语言文字工作确定的首要目标。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分解目标、分解任务。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省级统筹、市级为主、县级实施,同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形成攻坚合力。通过开展县域普及验收、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集中力量打赢攻坚战,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

(二)助力文化强国战略要有新作为。

一是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制定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搭建大平台、建设大资源、打造大机制。坚持重心下移,在每个县域遴选建设中华经典诵写讲普及型基地,宣传、传播中华语言文化经典,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高校、科研院所、主流媒体或文化场馆建设研究型传承平台,加强中华经典研究阐释、教育传承及创新传播等研究。研究制定基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中华通韵》,编撰《中华韵典》,提供权威的普通话用韵依据,开展诗词创作教育试点学校建设,促进中华诗词的大发展大繁荣。二是推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在资金筹措、成果设计等方面积极推进,确保在2019年完成全部调查任务。建设本地区的语言文化资源库或数字博物馆,编写出版本地区语言资源集等,形成高水平、标志性的精品成果。积极推动召开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三是启动实施甲骨文研究与应用专项工程。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促进语言、历史、文化、考古、天文等多学科融合研究,深入挖掘甲骨文的历史思想文化价值,展现中华文明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力争在2019年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时间节点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成果面世。

(三)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要有新行动。

一是大力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提升师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按照2020年全部完成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的目标,做好工作规划和安排。鼓励各地开展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评价监测试点。二是建设“经典伴我成长”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校园品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建设融诵读、书写、讲解、咏唱、诗词创作等为一体,全覆盖、全方位的长效活动机制,从小培养学生亲近经典、爱我中华的真情实感,引导和鼓励师生树立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三是全面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推动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语言文字工作职责。开展10个省份督导评估,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激励问责机制,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创优的作用。

(四)服务民生建设要有新举措。

一是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普通话普及率纳入地方扶贫工作绩效考核。推动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驻村干部“积极推广普及普通话,帮助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二是加强“微语言”、网络语言治理。完善法制建设,开展专项治理,强化正面引导,加强巡查清理力度、源头治理力度,建设网络语言监测体系,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教育和机制建设,形成协同治理“微语言”合力。三是建立语言国情监测机制,健全国家语言基础数据。在全国县域普通话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扩充调查内容、完善数据平台、健全调查程序,建立国家语言国情监测机制,定期开展全国语言文字动态使用情况调查,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有新成果。

一是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技术创新发展,实施语言文字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重点支持面向机器翻译、智能辅助语言学习的语音和文字识别、语言理解等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推动研究成果的产品化或服务性转化。二是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积极构建信息化条件下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服务“语同音”目标,推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语音标准规范。服务教育和特殊人群需要,发布实施英语能力、盲文、手语等涉及面广、社会急需的基础性规范标准。三是深化与港澳台地区语言文化交流合作。举办书法交流夏令营、经典诵读展演、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等活动。

(六)提升国际影响力要有新高度。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挥语言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文化载体功能。建设“互联网+”条件下的智能中文学习平台。做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翻译和传播,出版《学习经典——习近平讲话中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配合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开展中法、中俄等重点国家的双边语言文化交流合作,积极提升中国语言文字国际话语权。

(七)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要有高标准。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国家语委举办示范性语言文字干部培训。各地要做好干部培训计划,力争将全省(区、市)县级以上行政人员和高校专兼职人员轮训一遍。二是统筹平台基地建设。统筹建设全国语言文字普及型基地和研究型平台,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语言文字工作。三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语言文字优秀中青年学者研修项目。举办语言文字和中华经典诵写讲骨干教师培训班。各地要梳理和利用好本地专家资源。

关于2018年的工作,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及宝生部长教育年度会议讲话中,都将强调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我这里再特别将需要地方落实的重点工作概括为“一二三四”,便于大家更好地抓重点、抓落实。一是全面实施“一个计划”,即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攻坚计划;二是落实“两项验收”,即县域普及达标验收和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三是推进“三大工程”,即经典诵读工程、语保工程和服务工程(即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谋划实施服务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当地建设的特色项目);四是“四个抓手”,即推普扶贫、普及型基地和研究型平台、经典进校园、督导评估。要完成落实好这些工作,保证各项目标顺利实现,各地要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保证必要的工作机构和人员,根据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保障经费投入,落实工作举措。国家语委将加强监督检查,对地方工作及时进行评估指导。最后,我再强调几点要求。

一是增强使命意识。十九大报告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将加强党的领导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语言文字战线各级党组织要肩负起领导责任,不断增强使命感,认真谋划本地区语言文字工作,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树立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来抓,在做实上下功夫。

二是增强创新意识。要从“大语言文字工作”站位思考问题,在高站位、全覆盖、广动员、深合作的大格局下谋划发展,调动教育系统内各部门鼎力支持、教育系统外各方面积极参与和推动,共同为语言文字事业出谋划策。

三是增强责任意识。语言文字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们教育系统、语委系统的重要职能。各地教育部门和语委,要把语言文字工作真正摆上议程,给予足够重视。要建立责任机制,确保责任到位。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