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党政办公室>动态信息
培育“工匠精神” 成就出彩人生
2016-05-23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涂桂香 【

 

21岁的王毅建立了自己的蓝天工作室,将自己发明的智能小飞机成功翱翔于蓝天,并将智能化控制机器设备运用于家居生活和种养殖防盗中;20岁的陈洋一边读书一边创业,在学校旁边承包20多亩地,创办养殖场,成立了艮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创客之路;学生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近年来,像这样的“小发明家”、“学生创客”、“专利达人”,在校内频频涌现。

创新创业 “工匠精神”养成记

“工匠精神”出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诉求。学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致力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拥有 “一技之长”,把“创新基因”、“工匠精神”扎根于学生成长成才中。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比培养一名大国工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创新观念和职业素养,担负起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习惯。” 学校党委副书记张进砂强调。

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感恩之心,培育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三品”德育模式和专业教育模式。如交通学院汽车维修类专业“先修身,后修车”的专业文化,准确地阐释了汽车维修人才“德技双修”的人才培养理念。

“有些学生的自主学习、持续学习意识相对薄弱,但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不经意间会给人以‘小发明’、‘小创造’的惊喜,我们鼓励学生将惊喜变为成果,并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做事方法和态度。” 学生处负责人倪霞说。

学校2014级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王毅在学习之余就喜欢捯饬一些机械玩意儿,动手能力很强的他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了发明专利“自动防雨窗帘”。目前,他的另一项专利“广电编码防盗器”正在申请中,一些商家主动联系到他洽谈合作事宜;建筑工程学院2014级学生薛金强在中国大学生网络创业实战大赛中以骄人成绩位列全国200万参赛选手前列,荣获全国第三名,他借助学校创新创业示范街平台创建了自己的销售实体店,月营业额2万多元,成就了自己的创业梦。

学校积极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提升动手能力搭建平台,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成立专业社团,目前已成立了汽车维修协会、电子科技创新协会、环保协会、建筑工程协会、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等24个专业类社团。

校企产教 “智慧工匠”培育记

“学校和企业联合共同培育高技能人才,采用授课+操作+实战的创新型培育模式,使学生能够跳出学校纯授课模式,结合企业实际用工技能需求,通过有效探索,得到企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副校长郭桂萍讲到。学校积极推进校地企合作,把企业引进校园,把课堂搬进车间,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在川工维修实训中心,赴德国培训回来的教师袁新正在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大二学生们指导修理汽车。“这里既是教室,也是修理厂。这些正在维修中的车辆都是真实需要维修的社会车辆,并非模拟教具,学生正是在实战中才能得到培养锻炼,成长为应用型人才。”袁新满怀期待地说。

在金工实训中心,各型数控生产设备有序运行,如同企业生产车间。一台数控设备前,实训老师张魏艺正在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讲原理,而一旁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们则动手制作零件,完成作业。

去年10月,京东实训中心落户学校。学生在京东实训中心可进行真实的电子商务运营、网上支付、市场营销及客户服务。“通过与学校合作,充分发挥企业与学校双方优势,定制化培养具有良好的电商专业知识又掌握电商实际操作能力的合格人才,为企业输送符合岗位要求的技能型、实战型人才。”京东商城负责人对校企合作给予很高评价。

社会在期盼,时代在召唤,时代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与实干企业家,“工匠精神”是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诉求,重在行动,贵在坚持。“玉不琢,不成器”,学校将继续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成就工科学子出彩人生。

Baidu
sogou